提琴

提琴历史

热门钢琴

 小提琴最早出现于16世纪早期的意大利北部。最早期的小提琴,除了一些文艺作品中有所反映之外,没有保存至今的实物。1550年的一幅壁画上有一把三弦小提琴,这是至今可见的最早的小提琴的形象。早期很多小提琴只有三根弦,由此推断,小提琴最初的制作者可能借鉴了其它早于小提琴的乐器,比如中世纪三弦琴 (Rebec),这种琴自10世纪开始出现并被使用,它自身源于阿拉伯的雷贝琴(Rebab)。

目前对小提琴最早的明确记载是 Jambe de Fer 于1556年出版于里昂的《音乐摘要》(Epitome musical)。此时小提琴已经传遍欧洲。

据说第一把真正的小提琴是由着名的安德里亚阿玛蒂(Andrea Amati)应梅第奇家族之请制作于16世纪。阿玛蒂是当时着名的拨弦乐器制作师,他有一套严格的制作流程来保证他作品的精致优雅。不仅如此,他还率先将拱形结构引入拨弦乐器的制作中,据他所知,拱形结构能明显提升拨弦乐器的音色与听感。

当时鲁特琴(Lute)在贵族中很流行。而梅第奇家族需要一种与鲁特琴类似,但能用于街头演奏的乐器,故尔向安德里亚阿玛蒂定做了小提琴。

小提琴迅速流行起来,不论是街头艺人还是贵族都对它青睐有加。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在十六世纪下半叶命阿玛蒂组建了一只完整的弦乐队,这便足以说明当时小提琴的热度。

据琴身所标明的日期来看,现存最早的小提琴是一把‘查理九世’(Charles IX),由安德里亚阿玛蒂在1564年制作于义大利北部城市克雷默那(Cremona)。而至今为止最有名的小提琴,应该是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 (Antonio Stradivari)1716年制作的‘弥赛亚’(Le Messie),也作 ‘Salabue’,这把琴现藏于英国牛津的Ashmolean博物馆。

现代小提琴的出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本身是一门极为精致的工艺技术。它的发音近似人声,适于表现温柔、热烈、轻快、辉煌以至最富于戏剧性的强烈感情。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着名作曲家写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经典作品,小提琴演奏家在这种乐器上发展了精湛的演奏艺术。

形制与构造 小提琴由70个零件组成。其主要构件有琴头、琴身、琴颈、弦轴、琴弦、琴马、腮托、琴弓等。

小提琴琴身(共鸣箱)长约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侧板粘合而成。面板常用云杉制作,质地较软;背板和侧板用枫木,质地较硬。琴头、琴颈用整条枫木,指板用乌木。小提琴的音质基本上取决于它的木质和相应的结构,取决于木材的振动频率和它对弦振动的反应。优质琴能把发出的每个声音的基音和泛音都同样灵敏地传播出去。

琴弦4根。原均为羊肠制的裸弦,约从18世纪起,低音G弦常包以银丝,使其反应灵敏。现代则将G、D、A3根弦用缠金属丝的羊肠弦或钢丝缠弦,晚近也用尼龙弦。E弦改用钢丝弦,使其在高音区的音色更佳。 小提琴制作成现代这种样式,并非完全从形态美观出发,而是有其音响上和演奏上的需要。小提琴面板和背板有弧度,使其共鸣良好,发音洪亮;琴的腰身狭窄,便于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面板和背板加嵌条,除防止木板开裂外,对琴的音质也起一定作用。

面板与背板中间有音柱支撑,其位置变化对小提琴音色影响明显。面板左下面粘低音梁,既起加固作用,又具音响作用。小提琴表面的油漆如太硬、太软,或漆得不匀,都会有损于音质。当琴弓与琴弦摩擦使琴弦振动时,通过琴马引起面板振动,又通过音柱使背板振动。由于音柱是支在琴马E弦一侧,E弦振动较少,而G弦振动较大,从而使低音梁有更大振动,并造成共鸣箱的振动。能否使琴声得以充分发挥,取决于琴弦及其张力、琴马质量、运弓的压力和速度。要想把琴的各种音质都表达出来,还要加上演奏者的弓法、指法和揉弦等演奏技巧。4. 为保钢琴的漆膜光亮清洁,应经常用软布擦拭琴表面,然后用钢琴高级光亮剂擦表面,是漆膜表面格外光亮并保持一定的润滑度,手抚摸后不留指痕。

5. 在阴雨季节或较潮湿的环境中放置的钢琴,应保持每日一至两小时的使用时间。如果长期不使用,则应在琴内放足杀虫剂和一定数量的干燥剂,并套上琴套。

6. 为长期保持钢琴的标准音色和机械的灵活性应定期请专业人员进行调音和整修,一般一年两次或以上为宜。